聚焦产教融合,锐意“三教改革”

发布时间:2022-03-30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自2019年被立项为首批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以来,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秘书处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轻化工技术学院的带领下,对接“双高”建设任务,聚焦产教融合,锐意“三教改革”,开展团队教师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化工与生物制药(二)共同体建设,校企合作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取得丰硕成果。

(一)优化团队建设方案

1.完善了培养机制,强化带头人的头雁效应

制订和实施专业群带头人梯队培养制度,带头人龚盛昭教授紧密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引领全国同类专业群建设发展,多次在全国会议介绍专业建设和团队建设经验;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学术和技术的国际间交流,成为国际知名的行业权威,多次担任行业国际会议主持人和演讲嘉宾。龚盛昭教授202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2019、2021年两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研制卓越教师标准,培养了一批“四强四能”卓越教师

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为依托,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以内涵发展为主导,以教育质量提升为主线,制订了具有时代性与长期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的发展规划,遵循专业带头人带动、梯队储备、结构优化、环境支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打造一支“师德强、教学强、科研强、服务强”和具备卓越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科研反哺教学能力、行业技术技能”的“四强四能”教学创新团队,成为我国现代精细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本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典型案例。

研制了卓越教师标准(见附件)和培育目标体系(见图1)。

6.png

图1  卓越高职教师培育目标体系

团队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获得全国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培养了多名教学名师、技术能手,团队入选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分层分类,校企培育了一流双师队伍,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

将兼职教师纳入专业群战略人才梯队,制定中长短期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培养侧重于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研究、行业前沿技术探索;领军人才培养瞄准国家级或广东省高层次人才;专兼职骨干培养侧重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发挥轻工(日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优势,校企共育日化领域的技术技能大师。

鼓励教师访学进修,探索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落实教师专业实践制度,加快教师向“双师”“高技能+高职称”转型;启动专兼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支持企业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双向互聘,实现跨界共赢局面。

(二)机制体制建设

    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师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包括《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新教师培养(暨“青蓝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卓越教师团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员年度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与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试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单位奖励性绩效划拨与分配指导意见(试行)》《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管理办法(2019修订版)》等,从教学团队建设管理绩效考核激励新教师培养等各方面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三)教师能力提升

1、加强学习,提升了团队教师综合能力

采取参加培训、企业实践、出访交流、参加比赛等方式,团队教师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信息化应用能力、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显著提升。

2、产教融合,培养“四强四能”卓越教师

凝练形成了“四维创新、多维赋能”卓越教师培育模式(见图2),2021年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7.png

图2  基于产教融合的卓越教师培育模式

(1) 创新教师职业标准,赋能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培育卓越职业精神传承者。依托产业背景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产业优秀文化铸魂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

(2) 创新教学实训内容,赋能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培育卓越教育教学实施者。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法,依托产业技术培养双创人才。

(3) 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赋能科研反哺教学能力,培育卓越关键技术攻关者。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促进行业进步;将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开展“以研促教,以研育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4) 创新社会服务平台,赋能锤炼行业技术技能,培育卓越产业经济发展服务者。依托平台,聚焦产业技术问题开展社会服务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积累服务经验,锤炼技术技能,转化成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建设期间,团队教师获得了全国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国际发明展金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四)课程体系重构

1、校企合作构建了高职专科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联合行业,联盟企业,构建了高职专科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3)。突出人才的高素质技能培养,设置通识课、群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共享拓展课、核心课程等模块。如拓展课程中设置了创新创业、智能制造、市场营销三个模块,赋予学生更多的能力。各种类型课程依据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设置,凸显共享度和关联度,兼顾岗位迁移能力培养。

8.png

图3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2、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本科现代精细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对接产业链,基于能力递进构建课程体系,明确其知识能力要求,课程依据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设置),凸显共享度和关联度,兼顾岗位迁移能力培养,校企共建能力递进型课程体系(如图4)。

9.png

图4 能力递进型课程体系

(五)教学模式创新

1、“以研促教、以研育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创新基于LbD教育模式的“以研促教、以研育创”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加强产教融合育人。在专业核心课中推行该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金奖,2019、2020年获得广东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铜奖,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获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等。2021年获得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广东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开发“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

(1)强化“携手打造”特性,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

联合企业和行业协会,将产业最新技术转换成教学资源,建设了化妆品技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2)开发产教融合型专业特色教材

从职业岗位新需求出发,结合“云物大智移”等信息手段,校企合作开发出版了《化妆品配方与制造工艺》、《日用化学品配方与制造工艺》、《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等3本产教融合型教材,融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先进元素,融合课程思政、双语教学、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技能竞赛等能力要求,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培训需求。

3. 面向“金课”标准进行了课堂教法改革

(1)实施了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和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课、实训课的划分方法,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改革传统课程内容按照知识单元划分章节的模式,对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造,一门课程分解成若干模块,学生根据技能要求进行模块化学习。融合传统课堂与线上教学的优势,构建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授课模式由一位教师单独授课向多位教师分工协作授课转变,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2)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即围绕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如一个产品研发)的整个流程来组织教学,由校企双导师组成教学团队全程指导学生,依据项目流程和规范实施教学和研究。基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围绕产品生产过程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主线,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如图5所示。

10.png

图5 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教学法

(3)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项目试错迭代实训法。依托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以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中心、不断试错迭代的综合实训教学(图6)。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查资料、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实施方案、实训总结,着重培养自主决策、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1.png

图6 真实项目试错迭代实训法

(4)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了课堂效能。通过“云物大智移”,如学习通APP、今日校园APP等的运用,动态分析学习数据,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学习泛在化,打造智能、高效的智慧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5)创新评价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全面变革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建立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原有基础的发展变化、融入产业科学管理元素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一是考核内容多元化,二是考核指标多元化,三是考核评价人员多元化,如图7所示。

12.png

图7 多元化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模式

(六)校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了“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1+N”双元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和进展如下:

1、校企协同研制教学资源

根据课题研究进展,已与20余所省内外高职院校交流精细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与5家精细化工行业协会及30余家企业开展行业人才需求及校企合作情况调研,并联合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成立了全国化妆品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梳理总结目前国内精细化工类专业人才需求和校企合作现状。基于文献分析和调研,提出了符合精细化工行业发展需求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办法,并已开始实践。与深度合作单位广州科盈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市花都区化妆品行业协会、广州市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天芝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教学资源等人才培养全要素合作,按照企业特长,参与不同模块合作。

2、校企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与广州市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3、校企协同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针对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团队教师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突破,以技术服务为特色,构建了“文化助力,需求引领,元素融入,服务驱动”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如图8),实现了“产业促进教育,教育反哺产业”的互促共赢目标,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团队建设、产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得了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入选2021年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13.png

图8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4、校企协同打造产教科融合中心

建设了现代精细化工技术产教科融合中心(图9)促进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力。并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获得了教育部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认定。

14.png

图9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产教科中心

依托中心,开展了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产业发展;开展了社会培训,开发社会培训在线课程和培训教材,为行业企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员工;依托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 “寓教于研”培养了创新型人才。获得服务企业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20项以上,服务、培育和孵化了科技型企业6家以上,协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20件以上,实现横向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助推企业产值增长10亿元以上,成果鉴定及转化10项以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个以上,完成社会培训超过1万人日,举办省级以上师资培训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