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四修炼”打造创新教师团队——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设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08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院在2010年,启动了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依托河北省示范专业建设项目,针对产教融合不深入,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教师个人能力结构单薄,难以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力度不够;国际交流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依托交通职教集团、河北物流集团、中外运、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北京中关村经纬产业研究院等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启动了基于“四修炼”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从修炼师德师风、专业+技能、科研创新、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并依此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校企研共建相互学习支持、共同成长发展的“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型”教师教学团队。

一、典型做法与具体措施

(一)修炼师德师风,形成德育教育新生态

团队所在的党支部做为全国党建标杆院系,以党建20条为指引,以彩虹党建思想引领团队,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提升团队政治理论水平,践行“四有”标准,淬炼师德师能;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的有机统一;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素养提升、学术科研活动开展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图片42.png

图1  彩虹党建

在高水平结构化师资团队建设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党建+团队+育人”的共建、互促、共赢,促进了团队、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创建了“三位一体、三融三促”的一体化融合协同新生态。

将党建思想与“四有”标准对接,通过“七色”党建机制,传承工匠精神,吸收交通文化、物流文化、燕赵文化、红色文化精髓,将物流企业的职业精神融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尊重特点、鼓励创新、善于协作、甘于奉献”的物流团队精神,发掘集聚效应,内化形成团队文化传承新生态。

团队教师李玉清被评为全国师德楷模;马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二)修炼“专业+技能”,深化双师双型教师发展工程

在校企研三方协同的师资交流平台支撑下,制定并实施了双轨式“双师型”团队建设规划,按照“教练型”和“工匠型”两条轨道,从岗位适应、锻炼成长、创新发展三个阶段,按照教师发展五个梯次,修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了“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双型、双师”培育新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一条轨”:健全“三阶五级”阶梯式的“教练型”教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教研能力。教师团队通过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社会实践4个维度构建了“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教练型”教师培养体系,即从岗位适应、成长锻炼、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分类在团队培养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五个层次教师。完善研修、培训、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机制,建立“双选、双培、双挂”教师培训研修体系,包括选送高校机构研修、选送企业轮训;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访问学者;挂职合作企业、挂职培训基地。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记录教师成长历程,开展教师考核性管理,促进教师发展自我诊改。

 图片43.png

“另一条轨”:健全“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制定了教师职业技能标准,建立了“三阶段五级制”阶梯式的“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即从岗位适应、成长锻炼、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分类选拔培养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技术骨干、技术能手和技术技能大师五个层次的教师。通过定期派技术骨干下企业实践锻炼,着力培养切实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技术能手。择优选送技术能手到行业企业挂职,担任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管理及科研第一线的职务,同时选聘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挂职,校企合力培育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确保“双师素质”教师质量数量双增长。

 图片44.png

团队教师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团队带头人刘雅丽被授予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20名教师研、企挂职,双师比例达到90%;5名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10名教师成为行业企业专家,课程团队获国家教学能力大赛二、三等奖。开发国家规划教材5部;开发国家、省物流行业标准7项。

(三)修炼科研创新,搭建科研反哺教学、社会新高地

面向智慧物流与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与行业引领企业中外运、河北省社科院、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关村经纬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智慧物流研究中心、供应链信息研究中心和供应链商务研究中心。以“产”为需求、以“研”为引领、以“学”为内涵,推动产业升级、降本增效,提升物流与供应链集成服务的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建成业界认可、引领产业技术升级的物流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用科研平台与基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支撑团队的科技创新,加快突破性创新成果产出。探索基于“五个共同”(共建基地、共建师资、共同培养、共同培训、共同研发)的校企研融合合作机制,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教学团队为社会、产业、企业发展提供广泛技术服务支持。

通过几年的实践,校企联合完成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技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课题等省级以上课题6项,厅级课题52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95万,其中《中外运基于Saas技术的无车承运人平台》项目,实现经济效益1.86亿元,师生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6项,省级大学生科研项目2项,挑战杯省赛一等奖2项,互联网+大赛银奖2项,孵化勇攀科技等学生创业企业8个,承接北汽集团供应链金融质押监管项目等。

(四)修炼国际视野,“请进来+走出去”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建设国际交流中心,依托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请进来、走出去”,通过网络视频邀请德方专家参与教师培养和教学改革研讨会,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组织教师赴新加坡、德国学习交流,深入学习并理解新加坡“教学工厂”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1+X证书制度深度融合,中外合作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落地探索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依托中泰合作项目,输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团队教师在提高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国际视野,提升了教师国际交流能力。

在2017年新增了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2+3”专升硕奖学金项目。2018年与浙江拓通国际货代有限公司越南公司签订海外实习项目,为与中外运、顺丰等有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建立海外培训基地,与当地职业院校开展教师交流活动打下基础。自2018年以来,团队先后派遣4名教师赴新加坡和德国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河北省中德国际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物流管理专业牵头单位,团队全体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专题培训班”,并聘请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截至2020年12月,团队教师共完成线上线下培训总时长超过3000小时,系统地学习了德国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法以及多种课堂教学法。与泰国邦纳商业学院共同成立中泰交通学院,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留学项目。已有21名泰国帮那商学院学生完成了注册,在疫情期间持续进行线上学习。以专业国际化建设为突破口,团队教师与外方专家共同探索学历学位互认机制,运用“双元育人”模式,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和培训。

二、实施成效与影响

经过十年的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现了四个转变:从只顾埋头教学、不重企业实践,转变为愿意融入企业、跨界交流;从一个人、一门课、一本书的传统课堂,转变为团队化、模块化、资源化的智慧课堂;从不愿做科研、不善做科研、做理论性科研,转变为争着做科研、做应用性科研;从怯于国际交流,转变为乐于国际交流、渴望国际交流。

(一)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物流管理专业先后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三年创新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物流管理1+X试点项目、1+X考试中心;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培训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优秀产学研基地;河北省双高专业、物流技能竞赛基地、物流管理1+X试点牵头院校。现代学徒制获得招商局集团2020年度“优秀创新项目奖”。

(二)育人成果丰硕

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二、三等奖4项,省挑战杯、省“互联网+”大赛、省级技能竞赛获一、二等奖36项;依托企业项目,完成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8项,省级大学生科研项目、优秀社会实践调研各2项。学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9.2%以上。

学生范志亮创业项目小红屋全景相机,获得第五届金陀螺奖年度优秀全景相机奖,周雪军创办的浙江拓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进入浙江省货代行业前三名。

 图片45_副本.png

(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社会影响广泛

央视新闻联播、河北省新闻联播、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现代物流报等对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建设等进行专题报道10余次。2010年央视新闻联播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报道;2018年1月,现代物流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刷新行业教育“新高度”》报道了物理管理专业在校企共建专业和教学团队方面的措施;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长城网、深圳教育对中德合作项目和中泰留学生项目进行报道,教学团队“双师、双能、双语”理念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