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引领 模组协同 书证融通” 建设结构化团队造就三教改革新范式建设案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08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国家级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德能双修、务实协作、融合创新”为宗旨,立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托物联网国家双高专业群、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重庆)、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等优势资源,通过“大师引领、模组协同、书证融通”等举措打造模组结构化“双师协同”教师队伍,深化“三教”改革。

一、建设进程

1. 2019.08-2019.11以“头雁领航 一体两翼”模式组建双师协同团队;

2. 2019.12-2020.02 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搭建物联网技术领域专业群建设数据研究平台;

3. 2020.03-2020.04 基于“五位一体”“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深化模组改革;

4. 2020.05-2020.08 “双师协作”教师合作培养培训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教材开发与资源库建设机制、模块协作化教学教研机制、团队合作及任务分工机制等;

5. 2020.09-2021.01模块协作化教学实践,教师培养、教材开发、资源建设、教学教法等方面建设与开发实践;

6. 2021.02-2021.6 协作共同体内师资互派、资源共建共享实践;

7. 2021.07-2021.12 成果总结,推广应用。

二、建设成果

(一)三教改革标志性成果丰硕

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团队主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报告》项目;参与了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开发9项,培养了1+X职业技能专家7名,1+X技能培训金牌讲师7名;校企合作开发1+X书证融通教材9本,“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2门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且授课教师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材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项,“十三五”国规教材4本,工信部规划教材6本;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成功发起申报世界技能大赛新项目“光电技术”并获得突破,成为中国集训主基地,培养中国专家组长、集训专家和教练5名;教师团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产生全国技术能手3名;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授权专利3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二)成果推广辐射带动效果好

“平台+模组”课程体系引领全国物联网领域“三教改革”。团队成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家级首批职教创新团队培训班作专题分享,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国家级学会、兄弟省市“高水平专业建设研讨”等会议上做主题报告20余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以“物联网领域职业教育的领航者”专版报道,人民网、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团队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成效40余次,对外赋能1000余所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吸引了国内外200余所院校前来学习交流。

三、特色工作

(一)“双师协同”,围绕模组建设结构化团队

 图片36.png

图1 多元结构团队建设示意图

依据专业学识、技术技能、工作经历、年龄结构等要素组建模组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双师协同实现教学。充分发挥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教授的聚合优势,全员参与,经验互补。工程师提供科研工程经验,高技能人才贡献技能攻关策略,教授传授教学教研经验,助教讲师年轻有活力,可以同时参与教授团队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加入工程师团队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三角”双向融合,并对接产业学院、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平台、创新平台、职教集团等各个外部渠道,同时实现能力提升和能力服务的输入输出。设置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应用型绩效岗位,构建不同类型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绩效标准、职称评审标准,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二)校际协同,高标准构建协作共同体

图片37.png

图2  物联网领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运行模式

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牵头联合物联网技术领域6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三教改革课题承担单位组建“6+1+1”协作共同体。在中国通信学会指导下,协作共同体联合多个产、学、研单位组建物联网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准确对接物联网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要素,联合研究物联网专业群动态调整策略,实时开展专业群建设数字化改造。协作共同体内校际协同开展双师互聘互访、教研教改合作、联合技术攻关、资源共建共享等多向互动。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共建“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心、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在物联网技术领域国家级职教团队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等平台支持下,多次举办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1+X培训师与考评员等培训,促进团队教师能力提升。

经两年运行和逐步完善,形成了“校企互融、协作生产、联动培训”校际协同、校企协同工作机制,取得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1+X书证融通教材与资源、模块化教学模式等系列研究成果,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载体出版或发表。

(三)“五位一体”,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图片38.png

图3 “五位一体”构建课程体系

以通识教育、思政课程及综合素养课程构建公共基础平台,抽取物联网相关领域共性知识、通用技能及职业素养构建专业基础平台,对接物联网行业典型职业岗位,以岗位技能、适岗实践及拓展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模组,构建“平台+模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赛项标准、对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相关岗位能力需求,构建了“岗课赛证”融合的各个模组。模组内课程采用统一的项目载体,内容各有侧重,互为犄角支撑,根据知识技能素养点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项目在各课程中的教学进度,实现课与课合理衔接、项目与项目之间有效共享。模组内教师集体备课,时序衔接协同授课。

图片39.png

图4 “传感网应用开发”模组统一设计教学项目、时序衔接协同授课

(四)校企融合,实现“分工协作”教学

教学实施环节,每个模组各课程“组内项目分工,企业教师在线”。模组内的几门课程教学项目统一设计,组内教师依据知识技术特长分工协同教学。每门课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将多行业项目案例通过“遴选、脱密、拆解、融入、重构”后带到课堂,实现“双师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完成知识传递、能力训练,在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操作、项目成果展示等环节,直播连线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建议,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运用场景同步。

在教学过程中,项目任务设置层层递进,逐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一种技术”到“同类技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创新一种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采用“学习-迁移-创新”进阶式能力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由学到思、由思到行、由行到变、由变到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40.png

图5 “三层递进”式教学策略

(五)书证融通,开发新形态教材

从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两个维度构建适应项目化教学需要的、适应00后学生特征的活页式、立体化教材。以模组为依托,将职业岗位及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所涵盖的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要素进行归并形成图谱;同时遴选行业典型项目案例作为载体,形成融入岗证标准、思政和创新元素的教学项目库;按职业成长规律,遵循行动导向,围绕教学项目开发书证融通系列教材。

 图片41.png

图9 1+X传感网应用开发系列配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