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产业高端,着力创新驱动——武汉船院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2-05-08

2019年8月,武汉船院工业机器人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下简称:团队)获批立项,根据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有关精神,我校全面启动团队建设,确定了 “立师德、建团队、搭平台、构课程、探模式、亮品牌”团队建设思路。

一、健全团队建设体制机制,提升团队内生动力

1.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

按照国内一流、对标国际的建设目标,制定了《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管理文件(图1)。对团队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年度量化考核与绩效评价,建立健全以关键绩效评价为导向的项目化考核考评体系。

图片1.png

2.建立落实 “双带头人”引擎机制

建立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双带头人”领衔的教师团队,健全“教学名师+产业导师”工作机制,落实骨干教师校企“轮岗双聘”制度,成立“产业导师工作室”,实施“精英计划”、“青蓝计划”,合力培养能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科研创新、社会服务能力优势的骨干教师;

二、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行动能力

1.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构建了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奖惩与监督相结合的师德师风体系化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师德师风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建立以学期为单位评价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首要内容,严格实行政治导向失误、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

2.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引领

团队教师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开展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图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专题学习(图3)。

图片2.png

图片3.png

每月公布学习主题,发放学习资料(图4),提出学习要求,教师提交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图片4.png

定制师德师风学习云课堂,累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6个专题97个主题(图5)。团队教师教书育人行动力不断提升,获湖北省“荆楚好老师”、全国高职院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图6)、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图7)等称号。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三、构建项目导向能力提升体系,提升团队教学创新能力

1.构建教师能力提升体系

创新设计、构建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开放性培养培训体系,开发了教师专业能力等6个版块培训项目(图8)。

图片8.png

2.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高水平双师队伍等6个重大项目为抓手,按照学校顶层设计、项目年度清单及三级指标要求,或协作或独立推进各项任务实施,形成12大类57个小类教科研成果(图9),部分成果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图10)、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图11)达到国家级水平。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11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生态

1. 探索“政府推动四方联动”国际合作模式

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导,与德国大使馆签署《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备忘录》,成立湖北省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小组和中德职业教育联盟,搭建了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高端平台,建立了“政府推动四方联动”产教融合机制。以机电一体化师等2个专业中德班为试点,从五个方面开展本土化“双元育人”改革与创新(图1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活页式教材、学习工作页(图13)等教学资源,成为“双元育人”本土化特色样本。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图13开发活页式教材、学习工作页

2.探索“政行企校联动、共生共赢、共培共育”校企合作模式

教育主管部门统筹,机械行指委指导,集合装备制造设计制造、集成服务、应用与管理上中下游优质企业成立了“机械行业FANUC先进制造人才培养联盟”,与北京发那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政行企校联动,打造人才培养生态结构。

形成资源融合生态。政府给予政策引导、顶层设计、资金保障;行业提供行业标准、产业资源、先进技术、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学校提供先进职教理念、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人才支撑。政行企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人才培养优质资源整合与配置。

形成产教融合生态。校企共同开展“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等4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与培训评价组织共同制定《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校企共同组建、培育、质量监控数控英才班项目(图14),创新“五融合一同步”书证融通模式(图15),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模块化教学,制定助理工程师认证标准,编写4本助理工程师认证教材(图16),创新并践行“1+X、助理工程师”双认证体系,60余名学生通过了认证。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16 助理工程师认证教材

五、对接区域支柱产业高端,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与应用专业群

1.构建智能装备制造与应用专业群

面向湖北高端装备制造支柱产业,构建了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核心的 “智能装备制造与应用”专业群(图17),为湖北智能装备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提供人才和服务支撑。

图片17.png

2.创新实践“一主线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红色军工育人体系;四个融合,智能装备制造育才体系。坚定军民融合是特色,产教融合是途径,书证融合是模式,工匠品质和创新精神融合是定位育人模式(图18)。

图片18.png

3.构建“双协同、四层级”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了军工传承、能力培养双协同,公共基础、专业群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四层级模块化课程体系(图19),现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协同培养。

图片19.png

六、岗课赛证融通,创新多种教学模式

根据湖北省制造强省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实施,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组建机电一体化中德班,与北京发那科合作组建数控机床装调英才班,与迪培软件合作组建数控多轴加工技能高考班。创新设计、实施了 “双元育人+ AHK国际认证”、“共培共育+1+X认证+助理工程师认证”、“订单培养+CAM工程师认证”模式。引入智能装备制造先进技术、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高水平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和规范,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以学生为主体、以“四个导向”为原则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图20),在教学做创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图片21.png

图片20.png

七、应用推广

 “双元育人”本土化模式创新设计与实践被德国工商大会给予高度评价,获湖北省职业教育赋能提质培优优秀案例(图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中德职教联盟等多个平台推广;数控英才助理工程师认证模式成为北京FANUC品牌项目。团队建设成果与经验吸引了40多家媒体、平台报道,学生、教师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形成了船院特色,亮出了船院品牌。

八、成果创新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第一标准和首要任务,体系化进行团队教师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国际化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对接职业标准和先进技术的课程体系,创新基于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形成了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模式、路径、策略和实践特色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