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批跨境电子商务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双专业带头人团队”、“双课程带头人团队”、“双导师育人团队”,形成“三双”团队模式与机制,在团队建设、标准资源开发和教学改革中取得丰硕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形成了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浙金院“三双”模式。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高水平结构化 双专业带头人团队 双课程带头人团队 双导师育人团队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明确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需要,选聘产业导师建设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团队,深化“三教”改革,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本团队努力担负使命,向好的学、与强的比、往高的攀,按期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
二、建设进展
(一)构建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双”模式
以建设任务书为目标,立足新设目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打造了高水平、专兼结合“双专业带头人团队”、“双课程带头人团队”、“双导师育人团队”。体现“双优素质”,遴选“优秀的专任教师+优秀的行业兼职教师”,强化专、兼教师必备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体现“双元结构”,聘请行业专家,由“校内专任教师+行业兼职教师”组成。依托“三双”团队,开发岗标、专标、课标,共建课程、授课、命题,开展“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培养,实现学生优质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三双”团队模式与机制框架
(二)双专业带头人领跑跨境电子商务岗标专标研发
形成“学校专业带头人+行业名师兼职专业带头人”构成的“双专业带头人”机制,主导标准开发,1+X证书试点、“书证融通”培养模式设计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工作。
图2 “双专业带头人”聘请和结对仪式
1.牵头开发岗标专标引领国内跨境电商标准体系建设
积极承担专业国家级标准制定的使命,深入调研、精准对接行业,完成《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社会调研报告》,教育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行业团体标准《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岗位划分及职业能力要求》等9个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2.联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顺应大数据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阿里巴巴联合开发教育部第四批《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1+X)》和《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1+X)》。内容覆盖9大工作领域、23项工作任务、59项职业技能要求,与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岗位(群)精准匹配,成为衔接跨境电商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效载体和行业人才急需的紧缺证书。
图3 团队调研谷歌证书标准
3. 优化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优化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了课程体系结构,将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计中,强化课程思政和实训环节设计,提高紧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如图4所示。
图4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三)双课程带头人领先开发了系列课程教材资源
组建九支“校内课程负责人+行业课程负责人”构成的“双课程负责人”团队,共建模块化课程标准、内容、考核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协作各自“精专”的项目模块教学。
领先开发了9门核心课程标准
超额完成《跨境电商B2C营销》《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B2C数据分析》《跨境电商B2B数据分析》等9门核心课标,为规范模块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2.领先建设了四级高质量的开放课程和教材资源体系
领先开发了国家级、省级、行业、校级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行业培训包及校级在线课程。创新出版系列新形态教材、财经类活页式教材,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行业培训教材。成果为职业院校和行业人才培养起到了支撑作用。
3.领先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构建“专业课程-社团活动-实践项目”的课程育人体系。建成《外贸单证操作》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跨境电商物流实务》和《国际结算操作》2门为第一批“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四)双导师育人团队推进“书证融通”人才培养
1. 组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班,产教深度融合双元育人
2019年与阿里巴巴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对接跨境电商B2B和B2C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组建两届阿里巴巴数字贸易班,采用“双元育人、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半年虚拟组班教学、半年实体订单培养、半年学徒制培养“0.5+0.5+0.5”模式,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备课、授课、命题、指导实践,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真实账号,开展实战教学和学徒制培养。
图5 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启动仪式
图6 首届阿里巴巴数字贸易班开班仪式
2. 举办了“1+X”证书试点师资班,推进“书证融通”育人模式
线上线下举办二期跨境电商B2C“1+X”证书师资班,100多所高职院校近3000名代表参加。
3.组建跨境电商培优班,分类个性化育人
以课赛、校赛和省赛为抓手,依托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立“跨境电商创业中心”支持学生创业,构建了“学习即创业”、“学习即比赛”、“比赛即创业”教学模式。
图7Google大数据分析精英班
图8多语种现代学徒制班
三、成果成效
(一)双专业带头人团队研发的系列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联合开发1+X跨境电商B2B/B2C数据运营证书标准2个;开发国家级、行业级的岗位标准、专业标准9项,面向“一带一路”行业培训标准2个。多个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如表1所示。
表1 双专业带头人标准开发明细表
(二)双课程带头人团队开发的教学资源体系支撑了新专业发展
开发9门核心课程标准、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国家规划教材4本,行业培训教材2本,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团队负责人戴小红教授主持教育部团队实践课题跨境电商系列新形态教材资源建设,已出版教材6本。《跨境电商实务》教材发行10万册,中国职教MOOC注册人数达2万人。如表2所示。
表2 双课程负责人团队课标开发明细表
表3 双课程负责人开发跨境电子商务教学资源明细表
图9 出版的《跨境电商实务》教材和《跨境电商营销》活页式教材
(三)双导师育人团队推进“书证融通”示范“1+X”人才培养
首届阿里巴巴数字贸易班学生通过考证,被33家阿里巴巴国际站头部企业录用。已获证书学生月平均工资达5177元,比未获证书学生实习月薪高出1544元。学生参加浙江省跨境电商技能大赛,已连续三年取得团体一等奖。
图10 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取得团体一等奖
(四)社会服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团队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11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以“优秀”结题;在《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文章12篇;提交咨政报告获省领导批示或采纳17篇。12人获得职称或职务晋升,新增二级教授4人。3人成为教育部行指委主任委员、委员,业界影响力提升。
图11 郑亚莉教授以优秀结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图12张海燕教授提交多项咨政报告获省级领导批示
图13 专业带头人肖旭成为1+X证书项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四、推广应用
(一)适用范围
本案例团队建设模式适用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各省级层面高水平高职院校。
(二)应用场景
(1)专兼专业带头人结对开展专业建设;(2)专兼课程带头人结对开发资源和实施教学。(3)校内和行业导师协作学业指导、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