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共同体引领教学改革 校企协同创新促进团队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07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团队和协作共同体运行机制体制,推行“双元育人、书证融通、研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技服务和企业实践全方位提高教师能力,切实做好团队建设各项工作。

一、建设进展

(一)加强校际合作,建设化工团队协作共同体

2019年7月,宁波职院、常州工程、兰州石化等6所高职院校的化工教学团队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要求组成了协作共同体,建立了协作共同体章程。2020年初,化工团队协作共同体申报国家级职教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通过线上研讨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案、分工等,确保课题的质量,最终立项了1项重点课题和5项一般课题。团队牵头重点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化工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共同开发面向化工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的绿色化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化工技术类专业选用的分级分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块化课程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和新形态教材,并在国内高职化工类专业推广。

2020年9月,为加强各团队之间的协作,团队组织召开了化工技术领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会议。三位职业教育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对协作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绿色石化职教联盟组建事宜和联盟章程、1+X证书等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对于今后如何开展分工和协作达成了共识。2020年11月,团队申报了全国职教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化工技术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探索团队协作共同体运行机制和模式,包括工作会议机制、人员交流机制、师资互培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成果推广机制、协同创新机制等。深入探究团队及协作共同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完善以高水平学校为引领、辐射带动共同体成员团队建设的新机制,研究制订科学有效、适用于国内外普及推广的团队建设运行的工作方案,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团队建设模式。

(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区域石化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的需求,创新专业群“双元育人、书证融通、研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相融合,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双元育人机制。牵头成立浙江省绿色化工职教集团,推动浙江省化工类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联盟企业的作用,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化工类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和课程体系,探索中高职一体化教研协同机制,深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与镇海炼镇海炼化、中金石化、台塑、艾美卫信等头部企业建立了5个订单班。《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绿色化工专业群“双元培养、书证融通、研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积极参与国家“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建立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群复合型人才。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将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证书的学习内容以模块化或专业课的形式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课程实施体系,强化实践技能培养。2020级学生全部获得污水处理技能等级证书。团队与北京化育求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化工精馏安全运行控制”获批第四批1+X证书试点,团队5位教师参与起草了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并编写了培训教材。

(三)科创融教,研训合一,提高团队教师双师素质

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0名,其中博士25名,大部分为80后青年博士。青年博士进入学校后需根据产业和专业需要重建研究方向,促使科研项目与教学、生产同向同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该基地为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专任教师陆续到基地实践锻炼或做访问工程师,熟悉企业真实岗位工作过程,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确保实验研究和生产实际不脱节,实现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融合。创新双岗双薪、兼职取酬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赴企业开展研发项目。校、企、师三方签订高层次人才共培共聘协议,李威威、简钰坤等新入职博士每周2天在学校,承担50%的教学工作量,每周3-4天在企业,开展“生产线上科研”。学校、企业对教师实行双岗双薪,双重考核。青年博士在国家名师带领下,深度参与加氢石油树脂、乙叉降冰片烯等企业产品开发与工艺绿色化智能化革新,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技术转化应用能力。教师团队依托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区域化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团队负责人、国家教学名师孙向东教授任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恒河材料公司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常驻企业,主持完成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万吨级碳九加氢树脂催化生产工艺”,研发的“芳香族/脂肪族均衡可调高性能氢化树脂关键技术”为全球首创,新增销售额14.17亿元,出口创汇2477.91万美元,累计新增利润15655.81万元,累计新增税收4448.07万元,“高芳烃氢化树脂HA-100”被认定为2021年宁波市重点工业新产品。恒河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树脂生产企业,整于2020年被认定为“制造业国家单项冠军产品”。颜雪冬博士担任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承担“宁波市2025重大攻关”项目,带领团队攻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被企业采用带来新增销售上亿元,获得宁波市“科技追梦人”荣誉称号。沃燕波博士担任阿里生物技术泰州有限公司研发副总工程师,开发低成本多功能特定蛋白检测智能POCT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成功入选中国医药城“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获创新项目资助100万元。

二、团队建设主要成果

团队荣誉:化工专业群立项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化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立项为教育部全国样板支部立项单位;团队获得宁波市工人先锋号;教工支部评为宁波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

教师发展:陈碧芬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特等奖;彭振博入选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史海波、李爱元、汤晓入选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全国史海波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史海波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施美霞立项钱江人才项目;颜雪冬获宁波市科技追梦人荣誉称号;沃燕波博士入选中国医药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申小兰、苏倡分获省级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8门课程立项或认定为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或升级教学资源库课程2门。学生技能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4项、浙江省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获得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特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意类一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银奖2项。

科研服务:团队立项省部级课题12项,包括教育部专项课题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公益研究计划项目3项,省级教改类项目5项、教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课题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澳大利亚革新专利7项;牵头成立浙江省绿色化工职教集团;成为AHK中德化工职业教育联盟单位;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宁波学习中心和化工技能等级证书评价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