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于成,润物无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2-03-3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 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2020年5月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努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时出台了《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以实际行动回答习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1. 提升教师 “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是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运用教研室大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养。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积极吸收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团队在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将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

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经过努力,团队主要骨干李晓鹏副教授主持的《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课程获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与教学名师。与此同时,团队还立项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8项。

11.jpg

图1   教育部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文件

22.jpg

图2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证书

表1  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表

未标题-1.jpg

2.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

在专业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根据不同课程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各自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疫情发生以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批学生志愿者主动走进社区、村组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新冠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报国为民的坚定信念,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陕西工院学子的青春风采。学院收到兴平市阜寨镇政府和汉台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1802班许豪同学、机电1907班李一哲同学的两封表扬信,信中分别对两名同学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表扬与感谢。

33.png44.png

图3  兴平市阜寨镇政府和汉台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对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感谢信与表扬信

3.强化专业实训课程的思政元素

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在所有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中凸显“大国工匠精神”、5s管理、技术报国等思政元素,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

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团队骨干教师梁晓哲的课程思政实训项目“钟楼”多轴数控加工获得陕西省课堂创新能力大赛一等奖。